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 =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 - 不征税收入 - 免税收入 - 各项扣除金额 - 弥补亏损。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个会计年度)所取得的全部收入,包括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等。不征税收入:指企业...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是什么?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根据纳税主体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主要分为企业和个人两种。
对于企业而言: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 =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 - 不征税收入 - 免税收入 - 各项扣除金额 - 弥补亏损。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个会计年度)所取得的全部收入,包括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等。不征税收入:指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等。免税收入:指企业取得的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收入,如国债利息收入等。各项扣除金额:指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允许按照税法规定扣除的各项费用、成本、损失等。弥补亏损:指企业以前年度发生的亏损,允许用以后年度的盈利进行弥补,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对于个人而言:
个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 - 起征点 - 三险一金 - 专项附加扣除。收入:指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如一个月或一个年度)所获得的全部收入。起征点:指税法规定的个人开始缴纳所得税的最低收入标准,超过此标准的收入部分才需要缴纳所得税。三险一金:指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这些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扣除。专项附加扣除:指税法规定的允许个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额外扣除的项目,如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等支出。2025-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