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如下:电影第一符号学以麦茨1964年发表的《电影:语言系统还是语言》为开端,以结构注意语言学为模式,有较强的科学倾向,但对用符号学研究电影的复杂性估计不足。而且其静态的、封闭的结构分析方法的缺陷也日益明显。70年代随着意识形态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进入电影符号学,形成了以心理结构模式为基础研...
2、它是电影符号学在70年代后的一个直接的发展。3、电影第二符号学的理论实质: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精神分析学的双重模式。从弗洛伊德到拉康 ——精神分析学基本模式和结构化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无意识理论:弗洛伊德恢复了周围人的意识本身存在的东西。把人的意识看成是二层的结构。理性的意识和深层的无...
艾柯对电影符号学的发展阶段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他认为电影符号学自20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70年代以前以语言学为基本模式的第一阶段。2、70年代后以本文读解为中心的第二阶段,此时的符号学研究从结构转向结构过程,从表述结果转向表述过程,从静态分析转向能指的运动。3、受阿尔都...
电影符号学作为关键的现代电影理论,其发展历程被划分为第一符号学与第二符号学。理解电影,掌握符号学是必经之路,其价值不在于先进与否,而在于它建立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揭示理论的局限性。现今流行的后现代主义,通过解构替代了传统结构,引发符号学是否过时的讨论,其实这需要通过实践来审视。符号学本...
【名词解释:电影第二符号学】电影符号学与精神分析学相结合产生的电影理论。1977年法国电影理论家麦茨发表《想象的能指》一书标志着第二电影符号学的诞生。电影第二符号学以精神分析为模式,全面解释了电影机制主体观看过程和主体创作过程的心理学。第一电影符号学着重电影的“陈述结果”,研究作品内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