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有39个字母,后来增加到40个。它包括浊音声母和入声调类,有尖团之分,以后以北京音为标准,增加了浊声母,供方言注音使用。1930年,国民党政府将其更名为注音符号。1958年后,在中国大陆,注音符号被《汉语拼音方案》所取代,而台湾地区仍然使用注音符号。这套方案使用类似于汉字的符号进行标音,章...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颁布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
注音符号跟日文完全没有关系,只是长得像而已。注音符号1913年由中国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共计39个字母,排列以“ㄍㄎ”开头;1920年改订字母顺序,增加一个字母“ㄜ”共计40个。注音初期以读音统一会所定字音为标准,故有“万(v)、兀(Ng)、广(Gn)”三个字母,后以...
注音符号原共39个,排列照“三十六字母”顺序以“ㄍㄎ”开头,1920年改订顺序,增加一个“ㄜ”共计达40个。注音初期以读音统一会所定字音为准,故有“ㄪ(万)v、ㄫ(兀)ng、ㄬ(广)gn”三个符号。后改以北京音为准,“ㄪ(万)、ㄫ(兀)、ㄬ(...
3. 拼音方案采用拉丁字母进行表示,是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4. 注音符号是为汉字注音而设定的符号,原有39个,后增加一个“ㄜ”,共计40个。5. 注音符号最初以读音统一会所定的字音为准,后改以北京音为准。6. 目前仍在使用的注音符号有37个,包括声母21个和韵母1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