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符号来源

注音符号还包括"ㄍ"、"ㄎ"、"ㄏ"、"ㄐ"、"ㄑ"、"ㄒ"、"ㄓ"、"ㄔ"、"ㄕ"、"ㄖ"、"ㄗ"、"ㄘ"、"ㄙ",以及"ㄚ"、"ㄛ"、"ㄜ"、"ㄝ"、"ㄞ"、"ㄟ"、"ㄠ"、"ㄡ"、"ㄢ"、"ㄣ"、"ㄤ"、"ㄥ"、"ㄦ"等,它们分别源自不同的古字或象形符号,取其对应的发音。还有一些符号如"ㄧ"...
注音符号来源
注音符号的起源并非源自正式的文献记载,而是通过对古代文字或象形符号进行改造而成。最初,它们是通过选择具有最少笔画的表声字来代表发音。
例如,符号"ㄅ"来源于古字"包","包"字的说文解字解释为“勹,裹也,象人曲行,有所包裹”,读作"ㄅㄠ",选取其发音的"ㄅ"声。"ㄆ"则源于"攵",表示小击,读作"ㄆㄨ"(扑),取其"ㄆ"声。
"ㄇ"源自"幂"的本字,表示遮蔽覆盖,古音为"ㄇㄧˋ",选取其"ㄇ"声。"ㄈ"原为古代盛物的器具"匚",读作"ㄈㄤ"(方)或"ㄒ丨ˇ"(喜),取其"ㄈ"声。
其他如"兀",原本念"兀ㄜ",现读作"ㄨˋ",表示高而上平,取其"兀"声。"ㄉ"和"ㄊ"分别源自古字"刀"和"突","ㄌ"来自"力",都选取其声母发音。
注音符号还包括"ㄍ"、"ㄎ"、"ㄏ"、"ㄐ"、"ㄑ"、"ㄒ"、"ㄓ"、"ㄔ"、"ㄕ"、"ㄖ"、"ㄗ"、"ㄘ"、"ㄙ",以及"ㄚ"、"ㄛ"、"ㄜ"、"ㄝ"、"ㄞ"、"ㄟ"、"ㄠ"、"ㄡ"、"ㄢ"、"ㄣ"、"ㄤ"、"ㄥ"、"ㄦ"等,它们分别源自不同的古字或象形符号,取其对应的发音。
还有一些符号如"ㄧ"代表数字"一","ㄨ"源自"五"字,"ㄩ"源于古时的饭器"凵",读作"ㄑㄩ",选取其音韵。
扩展资料注音符号旧称为“注音字母”,为汉字注音而设定的符号。
2024-07-26
mengvlog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8-22 06:46:5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注音符号的起源并非源自正式的文献记载,而是通过对古代文字或象形符号进行改造而成。最初,它们是通过选择具有最少笔画的表声字来代表发音。例如,符号"ㄅ"来源于古字"包","包"字的说文解字解释为“勹,裹也,象人曲行,有所包裹”,读作"ㄅㄠ",选取其发音的"ㄅ"声。"ㄆ"则源于"攵",表示小...

  • 注音符号1913年由中国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共计39个字母,排列以“ㄍㄎ”开头;1920年改订字母顺序,增加一个字母“ㄜ”共计40个。注音初期以读音统一会所定字音为标准,故有“万(v)、兀(Ng)、广(Gn)”三个字母,后以北京音为标准,“万、兀、广”只作注方言之用...

  •  OfferComing留学 拼音与注音是怎么对应的?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颁布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

  •  阿暄生活 注音起源

    注音符号的创立之初,依据读音统一会设定的字音标准,其中包含了"万"(v)、"兀"(Ng)和"广"(Gn)这三个字母。后来,随着北京音的普及,"万"、"兀"和"广"更多地被用于标注方言发音,目前常用的注音字母共有37个(声母21个,韵母16个)。1930年,中华民国政府将注音字母改称为"注音符号",正式...

  •  newchuan 注音符号来源

    注音符号来源 ㄅ “勹” 之变体。勹,“包”之古字。说文解字:“勹,裹也,象人曲行,有所包裹。”勹,读“bāo”取其“bāo”声母 ㄆ “攵”之变体。说文解字:“攵,小击也。”即手执竿轻敲。广韵:“凡从攴者,作攵同。”集韵:“或作‘扑’、‘扑’。”攵,读“pū”取其“pū...

萌文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符号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WEN.MENGVLOG.COM - 萌文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