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显示,近4成人认为端午节商业味过浓。2009年5月30日,CCTV《新闻1+1》节目报道了关于端午节的一些情况。中国已启动端午节申遗程序,湖北代表三省四地端午习俗联合打包申报。祭屈原、插艾草、吃粽子、赛龙舟等传统习俗被热闹保留,但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渐行渐远,我们应赋予传统文化怎样的创新符号?当众多国家同庆...
调查报告: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
调查报告显示,近4成人认为端午节商业味过浓。2009年5月30日,CCTV《新闻1+1》节目报道了关于端午节的一些情况。中国已启动端午节申遗程序,湖北代表三省四地端午习俗联合打包申报。祭屈原、插艾草、吃粽子、赛龙舟等传统习俗被热闹保留,但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渐行渐远,我们应赋予传统文化怎样的创新符号?当众多国家同庆端午佳节,我们在分享中又该怎样呈现中国味道?
调查显示,近90%的中学生仅回答出吃粽子、划龙舟,这反映了传统民族节日被边缘化、被浮浅化。然而,近90%的人表示支持端午节申遗,74.9%的人对申遗表示有把握。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江清和表示,这次申报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按照文化部的要求,做了申报文本,编辑一个申报片。端午节这个项目共有四个单位,介绍一些端午节的名称、习俗、由来、一系列的表现形式等,然后与指稿相关的申报地区共同办理一些申报的手续。
然而,韩国早在四年前就已经先行一步。2005年,韩国的江陵端午祭已经申报成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在当时也引起了中国民众的强烈关注和争议,甚至于响起了保卫端午节的呼声,颇有点悲壮色彩。如今再次面对端午节申遗,公众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有网站针对这次申遗展开相关调查,在有近三万人参与的“你是否支持我国启动端午节申遗”的调查中,有近九成的人表示支持,更有74.9%的人对这次申遗表示有把握。
对于像端午节申遗大家觉得把握性很大,但是多少也有一定的争议。我们也看到,像端午节的申遗有人说,使我们的传统节日能够发扬光大,靠申遗只是一个外部力量,你觉得像这样一个节日把它发扬光大,很大程度上应该在我们民族内部产生一种力量,对这种争议您怎么看?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的副主任章建刚表示,申遗的工作,我们这次是它的规则也有些变化,它也不限制你提出多少项,我们大概是几十项的一个总的一揽子的计划,所以我想申请下来应该成功的希望还是非常大的。至于我们跟韩国之间,我觉得大家可以分别地做这个事情,这个前一段我去韩国,跟他们也讨论这个问题,我觉得韩国社会在现代化的进程上,可能比我们走得还早,所以对于文化遗产的问题、文化资源的问题,他们相当重视。所以他们能够先行一步,我觉得也是值得祝贺的。
那么比如像韩国的端午祭,我们叫端午节,实际在有些内容上是不太一样的,但是其渊源应该说基本上是相似的。它申请成功了,对我们申请是不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章建刚表示,好像教科文组织在这个问题上并不是说只会批准一个国家有这样的习俗,它毕竟要看端午节这样的习俗在古代东方很多的地方、很多的民族其实都有这样一个习俗,所以我认为应该不会有冲突吧。
像端午节这样的一个节日,它里面有很多相应的比如活动或者说一些传统的习俗,刚才我们提到说某地的中学生调查的结果只是吃粽子,只是说划龙舟,包括我们现在对它也有不同的这种说法,是纪念屈原呢,还是纪念伍子胥呢,还是说它本身是一种驱邪避灾这样的节日呢,怎么样来对端午节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章建刚表示,具体到端午节这样的节日,其实它有一个很长的发展过程,而且它自身呢确实是带有一种特征。其实最早的时候呢,端午节主要是人们在进入夏天的时候,他要过一个节日,就好像春天的时候我们有春节,那么夏天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夏节。
为什么要过这个节呢?章建刚表示,到这个时候我们知道季节的变化,我们人体有很多东西跟自然界互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比如说夏天,天气很炎热,我们可能身体有一些地方需要调整。我们也可能会接触更多的,比如说潮湿的、闷热的这样的天气,所以我们自身要调整这个身体,有时候不够呢,我们还需要借助一些草药这些东西来调整,所以我们有喝雄黄酒,用艾草或者菖蒲来泡水、来洗澡等等,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觉得这个节日里边,可能还有一些跟我们农耕生产方式有关的一些习俗,所以比如说我们满族,他可能是狩猎的民族,所以过这个节的时候,他会射箭。另外一些农耕的民族,他可能会比如划龙舟,或者抓鸭子,他在水里边活动,跟他的农事活动可能是相关的。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还有一方面,就可能跟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相联系。当时的中国地域也是很广阔的,所以不同的历史事件发生了以后,这个节气就会加入,在不同的地方加入不同的内容,所以就像我们这次申报的端午节,在湖北、湖南主要是纪念屈原,在苏州可能是纪念伍子胥的。
我们说使我们的节日发扬光大,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弘扬我们民族的文化。我们还回到申报这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事件当中来,您觉得像申请成功了,这个端午节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成功了对于我们来讲,会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章建刚表示,首先,当然申报的意义就在于说要表明我们的政府、我们的所有的全体人民意识到了保护文化遗产它的重要性,它有这么样一个决心,有这么一个愿望,要把我们的传统的文化充分地把它挖掘出来,保护好,这也是让世界各地的人民都知道这个事情,也欢迎他们来了解我们这样的风俗,我觉得这个是主要的意义。像教科文组织这样的国际组织,它一直在为全人类的和平发展在做工作,由这样一个组织向世界来宣传这样的一些代表作,来认证这样的东西,我想它会确实比我们自己出去说,让我们一个一个个人出去传播的话,那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你刚才提到说能表达我们一种态度,能让外面来看到我们很多内在的东西。但从我们内在的角度来讲,只从我们内在的角度讲,申遗会对我们文化的传承起到什么作用?章建刚表示,申遗起码首先是让所有的人民都知道这样的事情,你比如说端午这个故事到底有多少种版本,其实我想很多人并不知道刚才节目里也看到了,大家就知道吃粽子、划龙舟,其实它的形式还很多,比如说浙江的宁波,还有一些叫曹娥祭,像这些内容我们其实也没有更多的去挖掘,通过这样一个广泛的宣传呢,可能大家都去找这样的资料,通过挖掘把它的内涵充分的能够把它揭示出来。
我想申遗呢无疑要有所花费的,大家可能就会想到,它要动用人力、动用财力,这种端午节的申遗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来讲,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比例关系?章建刚表示,成本的问题要看我们怎么去计算,如果说仅仅是做一个文本,包括拍一些电视片,那我觉得这个成本并不是很大。如果是我们这两年,我们各级政府呢都在推动这个公共文化服务的事业,通过这个申遗的过程呢,它也要把群众性的文艺活动,这种文化活动,把它开展起来。在这个方面做的事呢,我觉得它不是单纯为了申请遗产的项目,它实际上是和我们整个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是相关的,这个应该说是物有所值的吧。
观众朋友今天和大家所谈论的话题,是由端午节要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引发的,如何能使我们的传统节日它的内在或者它的内涵进一步发扬光大呢?稍候我们将继续。应该说就像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对于像端午节等一系列的传统民族节日把它边缘化了、把它浮浅化了,这样的趋势应该说存在一定的迹象。的确对于这种传统的文化节日它的内涵的这种淡漠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接下来我们看一个片子,来了解一下。
解说:“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这是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描写端午佳节热闹场面的诗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的说法是,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插菖蒲、喝雄黄酒、进行龙舟竞赛等活动。如今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端午节习俗承袭下来,并成为国家法定假日的时候,却有人呼吁“莫让端午节变成粽子节”,还有人感慨“端午依旧过,粽子在飘香,龙舟在疾驶……除了这些端午还剩下些什么?”近日,一项关于端午节的网络调查显示,62.51%的被调查者认为,人们自己忽视了端午传统,不够重视。有37.49%的人认为,端午的商业味太浓了。有41.81%的人在端午节最想做的事是在家休息。事实上今年的端午节活动由于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各地呈现出冷热不均的状况。在南方,特别是屈原故乡所在的湖北省,以及联合启动端午申遗的一些省市,端午节活动热闹非凡。在湖北秭归端午文化节的重头戏是龙舟比赛,一些选手的帽子还用竹子和笋叶编织三只小鸟,象征着屈原的妹妹呼唤哥哥回来。在武汉东湖之滨,一群身着汉服的大学生向屈原像行祭祀大礼。而在我国其他的一些地方,端午节活动则更多与吃粽子有关,例如各地举行的包粽子大赛,其中南京和专门举办了外国人包粽子大赛。而对于一些上班族来说,趁着端午小长假去周边旅旅游是最重要的。端午节已经被简化为,去超市买几只速冻的粽子。很多人除了知道它和纪念一位名叫屈原的诗人有关外,对它所蕴含的其它文化意义知之甚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202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