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论语》心得体会

体会:我觉得还应有一种解释,就是别人的知识少,修养不够,或反应慢一些,面对这样的人我也不恼怒,而应该耐心指导他,在指导别人的时候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原文: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注释:一个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人,是不会冒犯长辈和上司的。体会:确实,应该孝悌第一,才学第二,德才兼备,德在才先。
求《论语》心得体会
原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自己有学问有道德,别人却不知到或不了解,我也不恼怒,(我)不也是一位道德修养很高的人嘛!
体会:我觉得还应有一种解释,就是别人的知识少,修养不够,或反应慢一些,面对这样的人我也不恼怒,而应该耐心指导他,在指导别人的时候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原文: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注释:一个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人,是不会冒犯长辈和上司的。
体会:确实,应该孝悌第一,才学第二,德才兼备,德在才先。

原文:无友不如己者
注释:不与在各方面比自己差的人交朋友
体会:我不是完全理解或赞同(原文或译文),如果都不跟比自己差的人交朋友,那么谁跟你交朋友呢?!每个人都有长处,哪怕一点点,取长补短是正确的。当然,交友勿烂——要有底线,比如不孝悌者勿交;勿太多——精力不够,太多了就不能交叫友了,只能叫熟人、认识而已;古代,交友不慎是要丧命灭族的,《资治通鉴》中三国那部分提到不少,以后补充。

原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注释:不要担心人家不了解自己,要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
体会:确实,一是要尽可能了解和理解、宽容别人,因为每个人的出生、成长环境都不同,所以行为模式等文化差的存在是正常的;二是不要总想着别人的问题和错误,多想自己做好没有,做到最好没有,自己做好了,别人自然会看到、知道和感觉到,别人也自然会努力做好了。

原文:…,四十而不惑,…
注释:…,四十岁时已经明了各种事情而不会感到疑惑,…
体会:确实,我的目标也是这样。准备花几年时间把历史、传统文化的书籍都研读一遍;多沟通;多思考。

原文: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注释:子贡问怎样算是君子,孔子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先去兑现,兑现后再说出来,这样才称得上一个君子”
体会:有道理。我应该这样去做。

原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注释:质地和文采配合适当,这才是一个君子。
体会:文章的内容和形式都重要,内容是基础,形式是表象,搭配好就更吸引人了;做事情,方向和方法都重要,方向错了是大错,方法错了是小错;做人,思想和外在打扮都重要。

原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注释:懂得某种学问的人比不上喜爱这种学问的人,喜爱这种学问的人比不上研究这种学问产生快乐的人
体会:非常有道理,我自己的亲身实践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我的英语、计算机水平一般,却从事信息化工作十年,且小有所成;

原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注释:聪明的人喜欢水,经常活动,心情愉快舒畅;有仁德的人喜爱山、恬静、健康长寿
体会:观察自身和周边人员的性格、行为等,这个观点很正确。我总体上来讲属于‘知者’,对水有感觉,爱运动,积极乐观,再不顺心的事情,打场球就完全快乐起来了。

原文:子曰:自行束修xiu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注释:只要是带着薄礼来求见我的,我从来没有不给予教诲的。
体会:看来送礼是传统啊,圣人也喜欢送礼,圣人也是人,也需要生活啊。不知道送厚礼的话,孔子会如何对待。

原文:子曰:“不愤(1)不启,不悱(fei)不发。举一隅(yu)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注释: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不能弄明白的时候,我不去点拨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清楚的时候,我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几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体会:相关的言论,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核心是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启发式教育。关键还是要弄清楚你的孩子、学生、下属和你要培育的对象的性格、智力、兴趣等,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培养。可惜,我们国家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巨大,封建王朝不是选拔皇帝,而是培养、辅佐皇帝,全国人民陪着皇帝成长,这个皇帝不坏就算全国人民幸运,否则,全国人民将陷入无边的灾难之中。培育孩子也一样,人家的孩子学钢琴,就要让自己的孩子学钢琴。培育孩子的事情再专题阐述。

原文:子曰:“暴虎冯ping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注释: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与我共事的一定要是临事能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取得成功的人。”
体会:能控制的莽撞之人还是可以适当用用的,一线战士就是需要勇和执行力;谋划是领导层和谋士的事情,大领导主要是用人和明辨是非,决策吧。谋划清楚了,意志就坚定了,行动计划就有了,就可以争取到需要的资源,所有工作就可以顺利开展起来了,所以,谋划是根本。而谋划需要思维、思想和学识、经验、调研、沟通等。有些人小心倒是小心了,但不能谋划或谋划不清楚,就成了犹豫不绝。结果贻误战机和机遇,每天就只能干些下属能干的事情,下属嘛,就再干他的下属该干的事情,结果整个团队就成了无头的苍蝇,勤奋、忙乱和瞎撞。

孔子说:“到五十岁学习《易》,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
我也在50岁的时候再学《易》吧,太难看懂了。呵呵

原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爱古代的文化,勤奋敏捷地去寻求来的啊。”
体会:他之所以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在于他爱好古代的典章制度和文献图书,而且勤奋刻苦,思维敏捷。这是他总结自己学习与修养的主要特点。我也要象孔子那样,要象个小学生一样来认真学习古今中外的文化典籍,而不是仅仅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知识(这方面我是大学毕业),可是,在人生、人文、社会这所大学里边,我现在可能刚上小学。

原文: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考虑那职位上的事。”
体会:书上的评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也就是要“安分守己”。这在春秋末年为维护社会稳定,抑制百姓“犯上作乱”起到过重要作用,但对后世则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尤其对民众不关心政治,安分守礼的心态起到诱导作用。应当说,这是消极的。

原文: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困惑、疑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体会:有道理,但我认为‘知’ 是根本和关键。‘知’是知识、智力、智慧、思维、思路、方法等,具备这些,工作、生活都会清楚、简单,人生就是做事,事情就是做和不做,为什么做,为什么不做,做和不做都有有利有弊,不是要找到一种没有弊的解决方案,而是要分析怎么做的利大于弊,利最大。做事需要资源、时机,分析清楚了,信心坚定了,资源就来了,事情就顺利了,有条不紊地进行了,当然不必要惑、忧、惧。

原文: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
译文:所谓达,那是要天性质朴正直,内心喜爱道义,善于揣摩对方的话语,观察对方的神色,经常想着谦恭待人。这样的人,就可以在国君的朝廷和大夫的封地里通达。
体会:这也许是做臣子的道理,打工之人应该遵守的道理。

原文:樊迟问知。子曰:“知人。”子曰:“举直错诸枉(1),能使枉者直。”
译文: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体会:了解人、用人的能力对领导来讲很重要。封建王朝重在选拔大臣,不可能选拔皇帝,选拔也只是在皇帝的儿子里选,大多数也选不了,立长子为太子,省事。导致家天下中的皇帝一代不如一代,末代皇帝都生不出孩子了。

原文: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译文:孔子说:“如果不先对老百姓进行作战训练,这就叫抛弃他们。”
体会: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经常这么干,基层员工不充分地培训、训练他们就开始工作了,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机会,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更糟糕的是,中、高层领导,因为亲信、关系、业务高手等原因到了领导岗位,实际上是从业务、技术、无知等转型到管理和领导,可是自己没有这个意识,提拔他的人也没有这个意识,放任自由地就干什么了,结果就是乱糟糟。

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文: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没有本事。”
体会:确实,我以前就是这么想的,做了点事情就到处张扬,很怕别人不知道。其实,做了对‘别人’(同事、家人、社会、民族…)有利的事情,别人最终都会知道,而且肯定会有与你的付出相适应的回报,只是回报的周期有长有短,且回报周期越长,收益越大!(大家想一想,小时工按小时计算报酬、星期工、按月拿工资的上班族、按年计算收入的经理人、规划多年发展的企业家、老板,不计收入得失的政治家和领袖,如:孙中山、毛泽东…)但收益不仅仅是经济效益!同样,做了对‘别人’不利的事情,同样会得到不好的回报。

原文: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译文:孔子说:“不预先怀疑别人欺诈,也不猜测别人不诚实,然而能事先觉察别人的欺诈和不诚实,这就是贤人了。”
体会:我觉得这就谈到了管理和领导,对待下属(经过招聘筛选后的人员),应该这样。但肯定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员工中有责任感、进取心的人基本不需要管理,约占20%;要即使发现和辞退不适合这里工作的员工(极少数是不太好,大多数更适合其它方面的工作,或者文化不兼容),约占10%;中间的70%员工需要的是激励、指导、引导,促使他们工作和进步。

原文: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译文: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体会:孔子不同意“以德报怨”的做法,认为应当是“以直报怨”。这是说,不以有旧恶旧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也就是坚持了正直,“以直报怨”对于个人道德修养极为重要,但用在政治领域,有时就不那么适宜了。

原文: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体会:也就是要计划和规划,做一件事情要这样,工作、公司经营也是这样,特别是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大的事情,应该及早思考,并在合适的时候相对地明确自己的人生规划,否则,就如一叶小舟飘荡在海上,即使努力划浆,也极有可能原地打转。

原文: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孔子说:“多责备、反省自己,而少省察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体会: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关键是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怎么对待。我现在认识到,任何时候首先要省察自己,找出自己做的不好和改进的方面,比如说话方式、方法、时机等,自己的言行是否端正,说到底就是修身,修自己,自己修好了,一切都好了。

原文: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好话。”
体会:说话好听的人不一定是对你好的人,但总说让你高兴的话的人基本上不是对你好的人;说话难听的人不一定是对你不好的人,但总是说难听的话的人肯定非上品。2012-04-30
论语心得:人需共赢。
《论语》中父亲偷羊儿子作证的故事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於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叶公说,按理老子偷羊,儿子要大义灭亲!
孔子反驳,老子偷羊为儿子,儿子大义灭亲,那是迂腐!
团队需要共赢!2011-07-26
mengvlog 阅读 9 次 更新于 2025-10-30 10:29:1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萌文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心得体会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WEN.MENGVLOG.COM - 萌文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