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现金流量表是企业财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将对现金流量表中各项目采用公式法编制及注意事项进行介绍。一、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计算公式如下:(1) 主营业务收入(净收入)+ (2) 其他业务收入(如销售多余材料、代购代销等,来自于利润表)+ (3) 销项税发生额(业务中分析)+...
有没有详细的现金流量表的公式?
编制现金流量表是企业财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将对现金流量表中各项目采用公式法编制及注意事项进行介绍。
一、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计算公式如下:
(1) 主营业务收入(净收入)+
(2) 其他业务收入(如销售多余材料、代购代销等,来自于利润表)+
(3) 销项税发生额(业务中分析)+
(4) (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期初金额-期末金额)+
(5) (预收账款期末金额-预收账款期初金额,来自于资产负债表)+
(6) 收回以前已经核销的坏账-
(7) 应收的意外减少(如实际发生坏账、应收票据贴现财务费用在借方部分、债务重组中对方以存货抵账、非货币性交易中应收账款的换出等)。其中,(4)中应收账款期初、期末内容不减去坏账准备,(6)、(7)两项从业务中分析。
二、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计算公式如下:
(1) 主营业务成本+
(2) 其他业务支出(如销售多余材料等,来自于利润表)+
(3) 本期进项税发生额(业务中分析)+
(4) (存货期末金额-存货期初金额)+
(5) (预付账款期末金额-预付账款期初金额)+
(6) (应付账款、应付票据期初金额-应付账款、应付票据期末金额,来自于资产负债表)+
(7) 存货的意外减少(如盘亏存货、以存货对外投资、以存货对外捐赠、债务重组中以存货还债、非货币性交易以存货的换出等)-
(8) 存货的意外增加(如固定资产折旧计入制造费用部分、待摊费用计入制造费用部分、预提费用计入制造费用部分、工资计入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部分、福利费计入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部分、接受存货投入、接受存货捐赠、债务重组中对方单位以存货还债、非货币性交易以存货的换入等)-
(9) 应付项目意外减少(如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以非货币性资产偿还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其中,(4)中存货的期初、期末金额不减去存货的跌价准备,(7)、(8)、(9)三项从业务中分析。
三、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实际支付的“在职非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以及其他费用(包括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基金、补充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住房困难补助和其他福利费等)。企业实际支付的“在职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以及其他费用反映在投资活动的“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企业实际支付的“离退休人员”的各项费用(不论支付统筹退休金还是支付未参加统筹的退休人员的各项费用)反映在“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中。
四、补充资料中“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项目:
(一) “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项目,反映企业计提的八项减值准备,主要为:
1. 借:管理费用 贷:坏账准备 存货跌价准备
2. 借:投资收益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3. 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八项减值增加了“管理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支出”三项损益支出,减少了本期利润,但是未造成现金流出企业,所以应在净利润基础上加上该项。
(二) “待摊费用减少(减:增加)”项目,根据资产负债表“待摊费用”项目的期初、期末的差额填列。不同情况要根据本期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分析。
(三) “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项目,根据资产负债表“预提费用”项目的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填列。不同情况要根据本期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分析。
(四) “投资损失(减:收益)”项目,根据利润表“投资收益”项目数字填列。利润表“投资收益”项目中可能包括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而形成的投资收益的减少,所以应该根据利润表“投资收益”项目数字调整后填列。
(五) “存货的减少(减:增加)”项目,根据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的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填列。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的期初、期末余额中反映了存货的跌价准备,所以应将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调整后填列。
(六)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项目,反映本期经营性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其他应收款中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部分及应收的增值税销项税额等的减少。
(七)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项目,反映本期经营性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其他应付款中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部分以及应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的增加。但是“其他应交款”中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部分也列式在该项中。202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