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出自三国时期文学家李康创作的文学作品《运命论》。原话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意思是如果一棵树比整个树林都秀美挺拔,那么风就一定会摧折它;如果一个土堆突出岸边,那么水流也一定会把它冲掉;如果一个人的品行高于常人,那么也必定会遭到诽谤。
行高于人众必仰之作文出于哪里
这句话出自三国时期文学家李康创作的文学作品《运命论》。原话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意思是如果一棵树比整个树林都秀美挺拔,那么风就一定会摧折它;如果一个土堆突出岸边,那么水流也一定会把它冲掉;如果一个人的品行高于常人,那么也必定会遭到诽谤。
原文是:夫忠直之迕于主,独立之负于俗,理势然也。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监不远,覆车继轨。然而志士仁人,犹蹈之而弗悔,操之而弗失,何哉?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忠直的言行触犯君主,独立的操守不合世俗,事理之势就是如此。所以如果一棵树比整个树林都秀美挺拔,那么风就一定会摧折它;如果一个土堆突出岸边,那么水流也一定会把它冲掉;如果一个人的品行高于常人,那么也必定会遭到诽谤。前车之鉴不远,后来的车也继续翻覆在前车翻覆的路上。然而志士仁人,还要踏着忠直之路进行而不后悔,还要坚持独立的操守而不肯失掉,这是为什么呢?202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