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观念,源远流长。在我们中国人的语言当中有许多以忠为核心观念,如忠诚、忠孝、忠心耿耿、赤胆忠心、忠于职守、忠实、忠厚、忠恕、忠贞,忠言、忠告、忠谏等等,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观念的内涵也不断更新与充实。忠,是一心不二。作为“忠德”,是一种责任意识,包括道德责任、社会责任、政治责任。作为一个文明的人,对于自己、他人、家庭、职业、社会、国家和人类都要讲“忠”,也就是都要负责任。
要改变以往对于“忠”的误导,或是认识上的误区。以往的“忠君”、“三忠于、四无限”等等“愚忠”,已经逐步失去了存在的社会依据。忠的现实定位,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是对祖国、对人民的负责任;以往的“忠于职守”,当今是“爱岗敬业”。中国进入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阶段,更加强调“责任”,强调人们的“责任意识”。改革,首先提出了以“责、权、利”为中心的“岗位责任制”;党的农村政策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达,要求人们具有“责任意识”,首先是对自己负责任,对家庭及其每个成员的责任,对社会、国家、民族以至人类文明进步的责任。
“忠”,是家庭巩固的基石;“忠”,是职业道德的灵魂;“忠”,是“吏德”的核心;“忠”,是为人民服务的根基。
一个人、一个国家的新一代国民有无责任的意识,直接关系到它的社会生产、管理和正常运作与发展。现代人仍需要对自己、配偶、家庭、他人、集体、社会......负有责任。医生、教师、官员、军人、企业家......都要对于自己的服务对象负责任,否则,就会出现可以想见的后果。在家讲夫妻之间要相互忠诚,不能像美国克林顿那样不忠于他的夫人;在工作岗位上,要忠于职守,不能玩忽职守;对人民、对国家、对事业,都要讲尽忠,精忠报国仍有现代价值。
忠,是“吏德”的核心。
忠君,已经过时,“愚忠”已失去社会基础;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尽忠职守的政治责任,仍然是当今“吏德”的根本。1999年12月20日,澳门特首何厚铧,面对国旗和区旗,庄严宣誓:“本人就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必当拥护并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特别行政区,尽忠职守,遵守法律,廉洁奉公,致力于维护澳门的稳定和发展,对中央人民政府和澳门行政区负责”。短短誓辞当中,“效忠”、“忠于职守”、“竭诚服务”、“负责”、“廉洁奉公”等,是最核心的概念。可见,忠、诚、廉这“三德”仍然是现代“吏德”最核心的内容。
一个将自己“忠于党的事业、忠于国家和人民”的信念与信仰,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监督之下的“官吏”,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一身正气“廉洁奉公”的“清官”。从严治党,必须从严治吏;治吏之本在建设“吏德”。
忠,是职业道德的灵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是更加强调责任意识的时代。“忠于职守”、“为人谋而不忠乎?”,是中国的传统美德。用现今的话语是:爱岗敬业、岗位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责权利、售后服务、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官员......忠诚的客户、用户、球谜……面向未来更加发达、更加开放的社会,人们对于各行各业职业道德的要求更加迫切。教师要对学生负责,不能误人子弟;医生要对病人负责,不能误人生命;所有商家都要对顾客负责,不能以假当真、缺斤少两、见利忘义、图财害命。
忠,是家庭稳定的基石。
不忠是婚姻的死敌、是导致家庭解体的摧化剂。夫妻之间只有彼此忠贞、相互负责,家庭才能祥和与巩固,相反,就会埋下家庭解体的隐患。面对以性自由、性解放为理性支撑,世界性家庭解体大潮的冲击,如果中国也达到50%离婚率,那么,整个中国必将出现大的社会动荡。当代青年的婚姻家庭观念当中一般都认为,从恋爱到婚姻是一种“责任”的开始,是夫妻双方彼此要负责任的开始,也是对于家庭包括子女、长辈要负责任的开始。不少年轻女士心目中未来丈夫的理想标准中,都将“责任心”放在第一位置,认为,忠诚是家庭稳定的基石。
忠──责任意识的教育应当受到重视。
国际上一些著名学者认为,青少年占全球人口的60%,应该着力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教育界努力完成的历史使命。当今美国学校的道德教育,将责任意识的教育摆在第一位。一项世界性的青少年道德价值观调查显示:在责任意识这一项,
西方主要国家的数据都在70─80%以上,而中国排在中下游仅有30%。可见,对于当代的青少年进行“忠”──“责任”意识的教育,是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是一种最基础的教育,也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教育。
如果一代人没有“忠”──责任意识,不仅失去了为人民服务的基础,[转自深圳培训吧
www.szpxb.com]而且给社会带来灾难。因此,培养国民、尤其是青年学生责任意识和历史责任感,应当是精神文明建设及学校德育一个新的立足点。2016-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