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必背50个口诀的来源话题讨论。解读中医必背50个口诀的来源知识,想了解学习中医必背50个口诀的来源,请参与中医必背50个口诀的来源话题讨论。
中医必背50个口诀的来源话题已于 2025-08-26 23:07:57 更新
一、《药性赋》《药性赋》是中医初学者必背的歌诀之一,它系统地介绍了中药的药性和功效。通过背诵《药性赋》,可以初步了解各类中药的基本特性和应用范围,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二、《汤头歌》汪昂 《汤头歌》是中医方剂学的重要著作,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归纳和概括了中医常用方剂300余方。这些方剂...
中医入门必背歌诀内容如下:1、中基大纲:哲精气血津液神,藏象五六奇恒伸。经络经奇别筋皮,因淫疠情食劳理。发即徐伏继合复,病机邪阴精五津。防治则正反标本,阴阳调理制三因。2、绪论:中医理论初形成,内难神农伤寒经。晋王叔和脉经许,甫谧针灸甲乙经。诸病源候隋元方,千金百科思邈成。南宋...
16、哮病的病机特征——宿痰伏肺(夙根学说),外邪引动。 17、哮与喘的关系——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 18、哮与喘的鉴别:(哮多兼喘;喘未必哮)(哮分寒热;喘分虚实。)哮: 病名;声响;阵发;呼吸有声;R↑ ;突然、反复发作喘: 症状;气息;持久;呼吸困难;R↑↑;陈旧、持续发作(急、慢性、迁延性) 19、...
中医必背三十二口诀是阴为阴中阳,阳为阳中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以阳压阳见真阳,以阴压阴见真阴。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
黄帝内经必背口诀如下:1、顺,顺天时地利 黄帝内经提到“故智者之生也,必须顺四时而避寒暑”,即是说,人体应顺从四季阴阳寒暑的规律,才能健康长寿。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古时懂养生的人就能掌握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并顺应这个规律,在春夏季节保养阳气,顺应生长的需要,在秋冬季节保养阴气,以适合收藏的...
一、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酸痛阿是穴,急救刺水沟。解释:此歌诀概括了人体不同部位疾病的主要治疗穴位。如肚腹疾病可选足三里,腰背疾病可选委中,头项疾病可选列缺,面口疾病可选合谷,心胸疾病可选内关,小腹疾病可选三阴交。阿是穴...
3. 把脉部位:主要摸寸口脉,脉象产生与心脏搏动、心气盛衰、脉道通利及气血盈亏有关。脉诊是中医临床不可缺少的步骤,通过脉象传递机体生理病理信息,为疾病诊断提供重要依据。4. 脉象特征:正常脉象的特点包括一息4~5至,每分钟70~80次,不浮不沉,大小适中,从容和缓,流利有力,寸关尺三部均可...
把脉入门必背口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浮脉口诀:浮轻取,重按无:浮脉轻按即得,重按则无。浮如木在水中浮:形容浮脉如同木头在水中漂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脉有力往往表示风热感冒等热性疾病。浮而无力是血虚:浮脉无力则可能表示血虚。沉脉口诀:沉重按,脉才显:沉脉需要重按才能感觉到。如石投水必...
中医脉诊,博大精深,二十八脉各不同。浮沉迟数为基础,四纲脉中要精研。以下口诀,便于记忆,收藏背诵,大有裨益。浮脉:浮轻取,重按无,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沉脉:沉重按,脉才显,石投水必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迟脉: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
中医针灸必背的八句口诀如下:1、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这第一句口诀指出,头部和颈部的疾病可以通过刺激列缺穴来治疗,而面部和口腔的疾病则可以通过刺激合谷穴来治疗。列缺和合谷都是手太阴肺经上的穴位,具有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2、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这句口诀说明,对于肚子和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