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事迹心得体会

连同张磊时刻关注的郑州铁路局管内高速铁路区段,今年年底,时速250公里以上高速铁路里程,全国将达到7000公里。两年后,中国高速铁路里程将占世界高铁里程一半以上。 高铁时代,在国人为铁路现代化建设发展成就备感自豪的同时,张磊肩上的安全责任却越来越重了。 只有中专学历的张磊,如饥似渴地学习,不断探究安全监察工作的新...
张磊事迹心得体会
  6月13日的郑州,闷热的空气笼罩着送别逝者的默默旅程。8时,走完56年平凡而高尚人生,共产党员、铁路安全监察干部张磊的遗体告别仪式在郑州殡仪馆举行。

  挽幛轻垂,哀乐低回。伴着流淌的泪水,张磊猝然辞世的消息在中原铁路、在认识他的人群中传递。铁道部有关同志从北京专程赶来了,郑州铁路局机关干部、远在百里之外的职工代表以及他的生前好友近千人自发赶来了。

  人之故去,痛彻心肺。

  为钟情的铁路事业奉献一生的张磊告别了这个世界,却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值得永远回味的感动,给我们留下了激励事业奋进的精神力量。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然而,一个高尚的灵魂,将超越有限的生命而永生。

  “铁路安全管理严得起来,落得下去,全凭责任心”

  张磊走了,走得那么匆忙,让人至今无法接受。

  26天前,张磊拿到郑州铁路局安全监察室 “调研员”的任命。

  他从此可以不再理会郑州铁路局安全监察室副主任、郑州铁路办事处安全监察室主任的职责事务,可以离开辛勤工作了20年的一线安全监察岗位,可以弥补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缺憾,可以放慢工作节奏、享受久违的业余生活。

  可是他没有。在改任调研员的半个多月里,张磊深入郑西高铁、宁西铁路和焦枝铁路沿线开展防洪安全检查,马不停蹄地奔波了600多公里。他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对安全隐患的洞若观火、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认真到极致的 “拗”劲儿,丝毫没变。

  同样没变的是下现场、上机车的习惯。张磊一年下现场240天以上,只要条件允许,他都要添乘机车。

  老同学、郑州机务段商丘救援车间主任刘作祥劝他:“司机室又小又热,车厢有空调,别自己找罪受。”安全监察室的同事商健劝过他: “你一身病,没有任务的时候就到车厢歇歇吧。”

  张磊回答:“谁不知道车厢里舒服。上机车,我能发现很多问题。”

  安全监察室的同事记得张磊常说的一句话: “铁路安全管理严得起来,落得下去,全凭责任心。心里既然装着责任,就别再惦记享福!”

  朴素的话语,让我们感受到了张磊内心的阳光。一个以安全工作为天职的人,对责任的理解发自灵魂。正是这种源自灵魂的责任,让他炽热而灿烂地燃烧了一生。

  1977年7月,风华正茂的张磊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郑州铁路机械学校,背着行囊来到郑州机务段。

  入段第二年,一件发生在身边的特大事故,在张磊内心深处打上了 “安全责任大如天”的恒久烙印。

  1978年12月16日,郑州铁路局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杨庄事故。社会、家庭、个人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事故直接造成352人伤亡,其中106个生命转瞬即逝。多少侥幸存活的性命留下终身残疾,多少父母离别骨肉、儿女失去亲人,多少个生活美满的家庭从此痛楚不堪。

  多少年过去了,郑州铁路局职工时刻牢记血的教训。每年12月,郑州铁路局都在全局范围开展杨庄事故安全教育回头看活动;每年的这一天,都会有人默默来到杨庄站事发地寄托哀思,教育后人。

  张磊亲身感受了身边发生的安全事故教训,目睹了小问题引发大祸患的惨痛后果,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他对安全责任的认识刻骨铭心,他把安全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要。

  1985年,张磊以理论和实作 “双百”的优异成绩通过考试,成为郑州机务段的一名火车司机,小小闸把在他手中分量重千钧。

  1991年,在郑州机务段指导司机和京广车队副队长的岗位工作6年后,张磊调任原郑州铁路分局安监室机务安全监察。从此,以检查发现隐患、分析处理事故、从严落实责任、探索基本规律为主要职责的安全监察工作,陪伴他走过了整整20个春秋。

  人常说,安全监察工作全凭 “责任心”。能不能发现关键性问题,能不能让当事人口服心服,能不能铁面无私守住底线,能不能举一反三提出标本兼治的建设性意见,全凭安全监察本人的那份责任心。

  正是在这种让人无从把握过程的“责任心”里,张磊倾注了全部心血和对铁路事业的忠诚。

  2005年3月18日以后,张磊担任郑州铁路局安全监察室副主任、郑州铁路办事处安全监察室主任。

  从此,他多了一个 “黑脸”张主任的绰号。

  安全检查发现问题,他填发的 《安全监察通知书》,责任认定一清二白,被称为 “铁案”;有人想找他说情,即使是老领导、老同学、老同事也从不留情。 “黑脸”张主任的名气越传越大。

  分析安全问题 “解剖麻雀”,他以层次清晰、说理细腻、依据准确而备受同行赞誉。在全国铁路安全监察系统,遇到安全疑难问题进行专业 “会诊”,铁道部经常指派 “四大金刚”中的张磊参与。他也是全路唯一一位在铁路局工作的铁路安全监察专业技术 “领军者”。铁道部安全监察司司长陈兰华夸赞张磊: “你来了,我就放心!”

  “保安全没有捷径更没有止境,只有思想不掉队,行动才能跟得上”

  中国铁路发展建设波澜壮阔,高潮迭起。

  连同张磊时刻关注的郑州铁路局管内高速铁路区段,今年年底,时速250公里以上高速铁路里程,全国将达到7000公里。两年后,中国高速铁路里程将占世界高铁里程一半以上。

  高铁时代,在国人为铁路现代化建设发展成就备感自豪的同时,张磊肩上的安全责任却越来越重了。

  只有中专学历的张磊,如饥似渴地学习,不断探究安全监察工作的新课题。

  下现场,看到不懂的高铁技术,他缠住工程技术人员问这问那;遇见通信信号方面的专家,他一边请教一边探讨动车组列控 (CTCS-2)技术的来龙去脉;郑州铁路局选派的基层年轻干部赴京学习高铁技术归来,他登门求教,借来教材复印,晚上苦读自学。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张磊。有人说, “都年过半百的人了,这么较真有啥意思。”每当此时,张磊总是宽和地笑笑。

  没有光环、不慕虚名的张磊,如一面朴素而庄严的旗帜,牢牢坚守在自己的阵地上。

  张磊始终如一的执著工作,源自他对事业始终如一的追求。

  20年安全监察,7300多个日夜,张磊对辖区主要干线的主要部位,每月至少巡检一遍。他的足迹遍布管内线路每个区段,每座桥梁、隧道。

  事业是信念的载体。因为有信念的支撑,他才会只有工作日,没有节假日;只有责任和本分,没有一线和 “二线”;他才会只在乎工作是否做到了极致,不在乎身体是否疲劳到了极致。

  在生命的最后42个小时,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张磊,仍然在调查分析处理事故,为他忠诚的事业,殚精竭虑,奔走操劳。

  6月9日7时20分,张磊走进办公室。

  7时38分,新菏线延津站发生施工轨道车挤坏道岔事故。

  9时27分,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颠簸,张磊驱车赶到延津站,查看现场。

  12时,他召集有关单位干部和当事人到场,详细了解情况,做询问笔录,不知不觉3个多小时过去了。

  15时26分,在延津站职工食堂吃的一碗捞面条,是他当天的第一顿饭。

  15时36分,他在现场认真勘查,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抠,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看,一个程序一个程序地验。

  19时,他草草吃过晚饭,组织召开事故分析会,为了搞清所有问题,会议进行了5个多小时。他在分析会上振聋发聩的话语,让与会者记忆犹新:“保安全没有捷径更没有止境,只有思想不掉队,行动才能跟得上!”

  10日1时40分,事故调查结束后,他谢绝了到新乡休息的建议,拖着疲惫的身体,驱车连夜返回,车到郑州,天色已然发亮。

  7时整,仅仅休息两个多小时,他又像往常一样,准时来到办公室。

  7时20分,他向郑州铁路局安全监察室主任王建斌介绍事故及调查处理情况。

  8时10分,整理事故调查材料。

  11时30分,向局长张军邦汇报延津站事故调查情况。

  14时20分,在办公室撰写事故调查报告和 《事故通报》。

  18时40分,在大家的一再劝说下,张磊满脸倦容离开办公室,返回家中。

  6月11日3时18分,因心脏病突发,张磊永远离开了他钟爱的事业和眷恋的亲朋。

  死亡对于一个高尚的灵魂是一次新的升华。

  一个冲破了私欲羁绊的人,才能登上精神的高峰。张磊让我们知道,一个拥有高尚灵魂的人能走多远……

  “尽管改调研员了,可我还想多做点事”

  在遗体告别仪式上,张磊的女儿张安宁哽咽地说: “亲爱的爸爸,您就这么急匆匆地走了,连您最最爱的女儿,您也没有来得及看上一眼……亲爱的爸爸,如果有来生,我还要做您的女儿,如果岁月可以轮回,女儿一定再也不让您那么累……”

  女儿的一颗心,爸爸知道吗?

  张磊去世的前一天晚上,张安宁在电话中听妈妈说,爸爸对自己高血糖、腰椎间盘突出和返流性胃炎的老毛病总不往心里去,没白天没黑夜地往基层跑,劝也不听。明天,想去给他买一双穿着舒服的鞋。

  有心的女儿记住了妈妈无意唠叨的事。想到再过5天就是爸爸56岁的生日,想到爸爸平时只穿几十元钱一件的衣服,女儿当即在网上花300多元给爸爸买了一双46号的阿迪达斯休闲鞋,用特快专递送往郑州。

  然而,一生穿坏无数双鞋的张磊,却没能穿上这双凝聚女儿深情的鞋。

  “爸爸没给我孝敬他的最后一次机会啊。”在遗体告别仪式上,张安宁说起鞋子的事,泣不成声。

  是的,张磊给女儿的时间太少太少了;女儿孝敬爸爸的机会太少太少了。

  张安宁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已经3年,常去北京开会出差的张磊,却一次也没去看过女儿。

  去年春节,张安宁在郑州从农历大年三十一直住到正月初七,也没有见到爸爸的身影。张磊一会儿在商丘,一会儿又去了月山,好像永远在路上。

  去年10月25日,张安宁在北京结婚。当天10时多,张磊才赶到结婚现场,参加完女儿的婚礼,在新房呆了40分钟,他就因工作上的事急匆匆地往回赶……

  “其实,我知道爸爸特别爱我。他是把时间全放在工作上了,所以我们很少有时间哪怕是通个电话……”

  追忆往事,父女情长,张安宁泪流不止: “8号那天晚上,爸爸出差回来。在电话里,我劝他注意身体多休息。可爸爸说: ‘尽管改调研员了,可我还想多做点事。’其实,我知道,爸爸是离不开他牵挂的工作啊。”

  6月13日,星期日,张磊的遗体告别仪式如期举行。

  料理完殡仪馆的后事,送走了亲爱的爸爸,陪妈妈回到家的张安宁,拿起倏然响起的电话,泪水止不住往下流:特快专递的包裹送到了。捧着那双新鞋,一家人再次哭成一团。

  张磊的遗像就安放在家中客厅的中央,安然、慈祥、亲切的面容,怎么能读不懂女儿的心愿?

  忠魂长逝,情意绵绵。

  张磊同志去世后,深切缅怀英灵的铁路干部职工,纷纷赶来送行。

  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刘志军委托部有关同志专程从北京到郑州看望慰藉张磊同志的遗孀安巧玲。

  张磊走了,走得无怨无悔。

  他把毕生智慧和精力全部献给了伟大的中国铁路事业。
  更多铁路评论请登陆 中国铁道论坛(http://bbs.railcn.net/)2010-09-05
mengvlog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9-06 17:59:1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他没有光环、不慕虚名,如一面朴素而庄严的旗帜,牢牢坚守在自己的阵地上。也是我深深体会到要实现共产党人的信念,就应该结合我们所从事的事业,脚踏实地,努力践行。2.结合我们的企业精神,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张磊从安阳添乘机车到郑州,整个行程,机车乘务员都表现得不错。可能是与张磊太熟了,机车乘...

  • 为了更好地帮助在校贫困生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从上学期以来,校团总支积极配合局团委开展的“每天节约一分钱,爱心救助小伙伴”活动,累计捐款800多元。在“三.五”活动动员大会上,对范乐、张磊等十五名贫困生给予了资助,使这十五名贫困生得到了帮助,更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倍感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充分体现了我...

  • 是否做到了关爱每一位学生?在我们班,问题学生很多,有了李老师的指点迷津,心里也有了些许准备,我想在新学期里再面对周志鹏、高立尚、王磊、张磊等孩子时,我一定不会再像以前那么着急、困惑,一定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找到更适合这些孩子的方法,也更快地为孩子引领一条适合他们学习、成长的道路。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不禁惭...

  •  登峰1718 名师工作室个人年度研修总结

    本学期以主持人为基础指导,利用每一次教研活动时机,通过具体案例,主持人对研修人员进行教学法、教学技巧,课标进行学习指导,共开展活动8次;每位成员撰写有效提问教学设计一份,研究论文一篇,在工作室内进行研讨讲评。每位成员研读一本教育专著,写一篇心得体会。暑假期间除根据讲评建议对论文进行修改外,需提供竞赛试题5题,撰...

  • 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旨在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做数学”和“数学地思考”,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等等。 二、数学课程在教材编写上,试图建立旨在促进...

萌文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心得体会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WEN.MENGVLOG.COM - 萌文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