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督查工作深度不足,精准度不高。区级党委督查工作涉及面广,任务繁重,但忽视了突出重点、关注热点、解决难点,导致督查不深入,形式主义严重。2. 督查工作闭环未形成,督查形式单一。督查手段不够丰富,缺少实地验证环节,未形成有效的闭环运行机制。3. 督查队伍建设薄弱。人手不足,队伍年轻化、流动...
办公室工作一——督查室工作经验分享&47;办公室心得体会
在办公室系统工作近四年,通过自身工作实践与督查工作相结合,我分享一些浅薄的见解。希望我的观点能激发大家的思考,若能点燃智慧的火花,那将是我莫大的荣幸。具体如下:
一、督查室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 督查的内涵
督查,即督促检查,融合监督、催促、察验、查究的概念。它是决策者通过检查、监督政策落实情况,及时纠正违反政策目标的行为的过程。从管理学角度看,督查是督导、反馈、调控的过程,其本质是优化系统和加强控制,决策者对执行者的作用力,是对决策落实情况的检验、督导、促进行为。督查工作根据主体不同,分为党委督查、政府督查、议事协调机构督查、职能部门督查等。党委督查工作,由各级党委及其纪律检查机关、工作机关、事业单位、党组、基层党组织等机构,依据职责对党委部署、会议安排及批示事项的检查、督促落实,党委会制定文件精神的落实情况督查等。在县区一级,督查工作职责主要涉及领导安排事项的督办、减负工作、信息工作、常委办的部分工作以及办公室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二) 党委督查工作的发展
党委督查工作伴随中国共产党诞生而产生,起初主要是工作检查和情况上报,未设置专门机构,也未形成系统的工作制度及保障机制。随着社会建设进入新时期,特别是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督查工作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83-199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文件,明确查办工作和信息工作为办公部门政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并加强领导。此后,各级党委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人负责,形成专项查办为主的督查工作。第二阶段(1990-1999年):督查工作重点从“批办督查”转向“决策督查”,强调对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落实情况的督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指导意见,明确规定督查工作是各级党委办公部门的重要职责,强调以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督查。第三阶段(1999年至今):督查工作进入新历史阶段,政策、领域、层次、目的性不断加强,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指导意见,明确指导思想、任务、原则、制度、效能建设、组织领导等内容,增强督查工作的重要性,提升权威性。
(三) 督查的类型
党委督查工作包括专项督查、决策督查和调研督查三种类型。专项督查是对领导交办的重大事项的贯彻落实情况开展的督查,重视时效性、政策性和指令性。决策督查针对党的政策、决策的形成、实施、完善过程,检查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及时实施补救措施。调研督查在实际工作中结合调研,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强调在督查中进行调查研究。
(四) 督查工作基本特征
政策性:督查推动决策落实,需要对政策有深刻理解。权威性:督查是领导机关的授权行为,具有严肃性。时效性:关注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的及时落实。综合性: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参与性:深入工作各环节进行督促检查。导向性:突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检验性:最终目的是问题解决和目标完成。
(五) 督查基本能力
快速学习能力:紧跟政策和形势变化,快速理解政策核心。组织协调能力:在承上启下、协调左右中发挥作用。综合分析能力:准确分析问题本质,为决策提供依据。文字表达能力:准确反馈情况,实现信息上下沟通。解决问题能力:正确、及时、妥善解决问题。
二、督查工作存在的短板
1. 督查工作深度不足,精准度不高。区级党委督查工作涉及面广,任务繁重,但忽视了突出重点、关注热点、解决难点,导致督查不深入,形式主义严重。
2. 督查工作闭环未形成,督查形式单一。督查手段不够丰富,缺少实地验证环节,未形成有效的闭环运行机制。
3. 督查队伍建设薄弱。人手不足,队伍年轻化、流动快,传帮带机制缺失,自我提升动力不足。
三、督查工作心得和建议
(一) 苦练基本功
1. 熟悉三定方案、近期重点工作。了解各部门职能、负责人信息,明确工作流程,成为信息中心。
2. 学会学习。强化理论学习,提高学习自觉性,优化知识结构,关注上级动态,研究文件精神。
3. 做好会议纪要。掌握会前准备、会中记录、会后整理的技巧,提高纪要质量和效率。
4. 处理好督查关系。把握决策意图与落实关系,决策督查与专项督查的配合,高点定位与低调务实的关系,点面关系,深浅关系等。
(二) 处理好督查十大关系
处理好“虚实”、“主次”、“高低”、“点面”、“深浅”、“刚柔”、“动静”、“博专”、“难易”、“远近”关系,实现督查工作高效有序。
(三) 督查的建议
整合力量,建立大督查模式,优化督查体制;督查与考核相结合,实现督考一体;引入第三方监督,提高监督效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现代化督查体系。2024-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