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广、郑西、石太等高铁广泛应用,成为影响未来高铁发展的“中国标准”。学习李东晓,就应像他那样善于思考,勤于总结,勇于创新,用开放的眼光审视工作,用辩证的思维研究工作,用全局的思想谋划工作,用先进的理念推进工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争做开拓创新的表率。学习...
学习李东晓心得体会
李东晓,中专毕业,普通司机,却创造了中国高铁的众多“第一”。他考下了中国高铁第0001号驾驶证,冲出了中国高铁第一个世界时速纪录,培养了中国第一批高铁司机,参与编写了中国第一本高铁操作教科书……(2010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
这是一位引领中国疾速驶入高铁时代的时代先锋,是一个中国人为之振奋的雄鹰骄子,是一位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学习榜样。面对飞速发展、创先争优的新形势,我们应如何学习李东晓精神呢?笔者认为,应立足本职,勤学善思,牢记宗旨,无私奉献,深入学习其“三种精神”,以实际行动创先争优,争做优秀党员干部。
深入学习他刻苦学习的敬业精神。他白天听讲课,晚上分头整理学习笔记,深夜再集中交流,在磨合调试阶段,他把每次运行时的天气和风速、加速时间和相关里程数、空气阻力和制动距离等各种数据,详细记录在小本子上。别人休息了,他跑车;车子休息了,他背数据。李东晓在测试中记录数据的小本子,成了司机们排忧解难的百科书。学习李东晓,就应像他那样勤学苦练,肯钻研,自觉加强学习、始终自觉运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兢兢业业、脚踏实地,总是从最平常、最平凡的细节做起,坚持求真务实、勇挑重担,主动研究新问题、新情况,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深入学习他勇于吃苦的拼搏精神。“不出10天,我们不仅要学会,还要把这列车开到北京!”李东晓不服输。为了了解线路,他一米一米抻着皮尺,丈量每一个轨道曲线,徒步在京津120公里的铁路线上往返几遍,为道岔的坡度、信号机的位置逐个编码。从北京到天津,哪儿有起坡,哪儿有转弯,哪儿有风口,李东晓倒背如流,代价是磨穿了3双鞋。学员开车坐着,他却要站在一旁紧盯操作规范,腿站肿了,脚上的皮鞋都脱不下来。学习李东晓,就应像他那样脚踏实地、恪尽职守,孜孜不倦、不怕辛苦,坚持以李东晓的事迹当作一面镜子来衡量自己、鞭策自己,做到善于实干,勇于吃苦,甘于奉献。
深入学习他勇于进取的创新精神。从学德国人的课本,到写中国人的课本,李东晓的口头教学升级为书本规范和“独家秘笈”,他参与的《CRH3型高速动车组故障应急处理手册》、《安全值乘法》、《动车组司机呼唤应答标准》、《动车组救援办法》等一系列高速列车操纵法,都已成为中国高铁司机的必备教材,在武广、郑西、石太等高铁广泛应用,成为影响未来高铁发展的“中国标准”。学习李东晓,就应像他那样善于思考,勤于总结,勇于创新,用开放的眼光审视工作,用辩证的思维研究工作,用全局的思想谋划工作,用先进的理念推进工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争做开拓创新的表率。2011-01-06
学习“李东晓精神”积极创先争优
李东晓,中专毕业,普通司机,却创造了中国高铁的众多“第一”。他考下了中国高铁第0001号驾驶证,冲出了中国高铁第一个世界时速纪录,培养了中国第一批高铁司机,参与编写了中国第一本高铁操作教科书……(2010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
这是一位引领中国疾速驶入高铁时代的时代先锋,是一个中国人为之振奋的雄鹰骄子,是一位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学习榜样。面对飞速发展、创先争优的新形势,我们应如何学习李东晓精神呢?笔者认为,应立足本职,勤学善思,牢记宗旨,无私奉献,深入学习其“三种精神”,以实际行动创先争优,争做优秀党员干部。
深入学习他刻苦学习的敬业精神。他白天听讲课,晚上分头整理学习笔记,深夜再集中交流,在磨合调试阶段,他把每次运行时的天气和风速、加速时间和相关里程数、空气阻力和制动距离等各种数据,详细记录在小本子上。别人休息了,他跑车;车子休息了,他背数据。李东晓在测试中记录数据的小本子,成了司机们排忧解难的百科书。学习李东晓,就应像他那样勤学苦练,肯钻研,自觉加强学习、始终自觉运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兢兢业业、脚踏实地,总是从最平常、最平凡的细节做起,坚持求真务实、勇挑重担,主动研究新问题、新情况,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深入学习他勇于吃苦的拼搏精神。“不出10天,我们不仅要学会,还要把这列车开到北京!”李东晓不服输。为了了解线路,他一米一米抻着皮尺,丈量每一个轨道曲线,徒步在京津120公里的铁路线上往返几遍,为道岔的坡度、信号机的位置逐个编码。从北京到天津,哪儿有起坡,哪儿有转弯,哪儿有风口,李东晓倒背如流,代价是磨穿了3双鞋。学员开车坐着,他却要站在一旁紧盯操作规范,腿站肿了,脚上的皮鞋都脱不下来。学习李东晓,就应像他那样脚踏实地、恪尽职守,孜孜不倦、不怕辛苦,坚持以李东晓的事迹当作一面镜子来衡量自己、鞭策自己,做到善于实干,勇于吃苦,甘于奉献。
深入学习他勇于进取的创新精神。从学德国人的课本,到写中国人的课本,李东晓的口头教学升级为书本规范和“独家秘笈”,他参与的《CRH3型高速动车组故障应急处理手册》、《安全值乘法》、《动车组司机呼唤应答标准》、《动车组救援办法》等一系列高速列车操纵法,都已成为中国高铁司机的必备教材,在武广、郑西、石太等高铁广泛应用,成为影响未来高铁发展的“中国标准”。学习李东晓,就应像他那样善于思考,勤于总结,勇于创新,用开放的眼光审视工作,用辩证的思维研究工作,用全局的思想谋划工作,用先进的理念推进工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争做开拓创新的表率2011-01-06
一、准备:(竖立一个坚定的梦想)
成功,一定会伴有挫折。挫折,需要不断的动力去克服,所以,一切的一切,都必须有这样一个先决条件——坚定的梦想。(其实,也就是目标)
如何确立自己的梦想呢?有几个条件:
1、 有兴趣
2、 对梦想的实现一直都有十分强烈的欲望
3、 必须是正当的(是学习,而不是别的)
其中最难的,也许就是第二条。很多人因为欲望不够强烈,而常常在挫折之后轻易放弃或消极对待,从而在成功之路上半途而废。我个人认为,这实现梦想的欲望必须与个人最强烈的本性相连。诸如:荣誉、自我感觉、地位、别人的口碑……。反正,自己最在乎的东西,就应该成为自己努力学习的动力。
对于我,我的自尊心特别强,不甘平庸,渴望出类拔萃。我有效地利用我的自尊心,在我成绩比别人差时,哪怕一分,我都会感到自己的平庸,自尊心受到打击,我会不甘心,下定决心要比别人更努力。于是,在别人玩耍的时候,即使我也想玩,但我会不断控制自己:要超越别人,就要比别人更努力。就这样,自尊心成了我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
有了强烈的梦想,就如汽车有了发动机。先决条件的完成,才能为以后的漫漫长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方法与应试技巧
文科:文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死的东西很多,我并不是说没有活的知识。其实,活的知识有,而且也不少,但很多人却感到文科很死,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发现学好文科的规律:活的知识、技巧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积累,也就是脑子里记忆了大量前人的优秀文章、精辟词句的知识上,唯有先记下了一定的死的知识,才能融会贯通领悟到活的知识,技巧。正因为如此,识记成为学习语文的一道分水岭,成绩不好的同学几乎都栽在这儿。所以我要说,要想学好文科就必须有耐心有毅力去背诵,没有这个基础,一切学习方法、技巧都是空谈。
(一) 语文
学习方法:
1、 字音字形:这些几乎是死的知识,所以必须要有大量的记忆,但在记忆中,我也发现了高效记忆的方法。
(1) 反复,多次记忆:对于字词拼音的记忆,都是一个一个小的知识点,所以对时间长短没有什么要求,只要有时间,比如上学、放学路上,早读、吃饭、课间等小段时间,都可以利用。让背过的知识点在脑中多次重复记忆,加深印象。
(2) 边写边记:记忆字音字形不只是看、读就可以了,还应该边背边在草稿上写出来,考试时考的不是看、读、而是写和辨别,;这写边记才能提高效率。
(3) 随时检查自己,也掌握情况,将未掌握的字音字形标出,反复筛选,着重记忆,节约时间。
2、 古文记忆:(文常、注释等)
古文的记忆方法和字音一样,就是反复多次,边记边写,随时检查和着重漏点。2011-01-15
我不会。。我也要写。。。TMD...楼上的好文章#892011-01-17
呵呵 看来咱两个是一个单位的。。。。。201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