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正确看待宗教 大学生应分清宗教与邪教的区别,提升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践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同时,他们应认清宗教信仰与现代文明的关系,在尊重宗教的同时,也不能忘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大学生应有正确的宗教信仰观,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打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心得体会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涵盖了关于宗教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念、处理宗教问题的纲领和政策,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宗教的产生与个人主观的虚幻感觉和神秘体验有关,形成宗教的理论基础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而宗教的社会功能在于麻痹人们对社会制度的思考。
二、认识到大学生的重要使命
大学生享有宗教信仰自由,但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在大学这个关键的人生发展阶段,学生应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对人类历史上的思想文化有所了解。
三、正确看待宗教
大学生应分清宗教与邪教的区别,提升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践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同时,他们应认清宗教信仰与现代文明的关系,在尊重宗教的同时,也不能忘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大学生应有正确的宗教信仰观,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打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提高教育实效,发挥课堂主导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宗教政策教育的重要渠道。高校可以开设有关民族和宗教的选修课,将宗教知识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宗教观、人生观,并激发他们对学习宗教知识的兴趣。通过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大学生能够通过课堂了解和认识宗教,正确分辨科学与宗教、宗教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区别,熟悉并掌握党的宗教政策,理解国家的宗教法律法规,并将关注点转向如何为国家民族作出贡献。202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