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非戏剧化、非情节化?第一与第二电影符号学的区别是什么?

电影第一符号学始于1964年麦茨发表的《电影:语言系统还是语言》。这一时期,电影符号学借鉴结构语言学模式,强调科学性,却未能充分认识到符号学研究电影的复杂性。这种方法的静态性和封闭性逐渐显露不足。70年代,随着意识形态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的引入,电影符号学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以心理结构模式...
什么是非戏剧化、非情节化?第一与第二电影符号学的区别是什么?
电影第一符号学始于1964年麦茨发表的《电影:语言系统还是语言》。这一时期,电影符号学借鉴结构语言学模式,强调科学性,却未能充分认识到符号学研究电影的复杂性。这种方法的静态性和封闭性逐渐显露不足。70年代,随着意识形态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的引入,电影符号学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以心理结构模式为基础的第二符号学。

第一符号学研究包括确定电影符号学的性质、划分电影符码的类别以及分析电影作品的叙事结构。其核心观点认为,电影是一种具有约定性的符号系统,创作遵循社会公认的程式,尽管电影语言与自然语言有所不同,但两者在本质上具有相似性。研究工具主要采用语言学,关注点集中在符号的外延与叙事结构。

在方法论上,不同的电影符号学家提出了不同的分析系统,例如麦茨的八大组合段和艾柯的影像三层分节说。这些分析方法试图揭示电影语言的深层结构,但仍然局限于静态分析。

电影第二符号学则是在精神分析学的影响下产生的理论。1977年,麦茨的《想象的能指》标志着这一新阶段的开始。第二符号学强调电影的“陈述过程”而非“陈述结果”,试图理解电影作品的创作过程和观众的感知过程。它将研究视角从语言学概念扩展到精神分析学概念,从静态的外延考察转向动态的内涵考察。

在第二符号学中,电影本文的功能不再局限于固定的复杂符号结构,而是转变为一个可变的概念。这一理论更重视电影的普遍机制,关注符号的生成过程及其感知方式。

尽管第一符号学在电影语言的系统研究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其局限性在于未能充分考虑电影文本的动态性和观众的心理过程。而第二符号学通过引入精神分析理论,提供了一种更全面的理解电影机制的方法。

综上所述,电影第一符号学与第二符号学之间的区别在于研究重点和方法的不同。前者侧重于静态的符号分析,后者则转向动态的心理分析,这反映了电影研究从单纯的语言学模式向更加综合的心理学模式的转变。2024-12-06
mengvlog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11-01 00:40:3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八卦达人17 电影里程碑

    先锋派电影主张绝对的自由想象,极端的纯粹情绪,排斥任何真实和理性含义,所以有人认为他们是 “ 三无主义 ”, 即无理性、无情节、无人物性格。 他们反对电影叙事,主张 “ 非情节化 ”、“ 非戏剧化 ”的“ 纯电影 ”。 先锋派电影在电影美学史上和电影艺术理论的,发展中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它对电影艺术的审美...

  •  翡希信息咨询 人物形象类型化戏剧化是什么意思

    人物形象类型化是指塑造人物形象时追求和表现事物性质的普遍性观念,使人物形象单一化、概念化;而人物形象戏剧化则是指将普通琐事以夸张的艺术手法呈现,使其具有戏剧般的夸张效果。人物形象类型化: 普遍性观念:类型化人物形象以表现某一类人的普遍特征为目的,强调共性而非个性。 单一化、概念化:通过...

  •  深空游戏 散文化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散文化小说是现代文学的创新样式,融合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呈现独特跨文体特征。其核心特点在于情节非戏剧性、人物性格淡化与意境营造。情节层面的非戏剧性,散文化小说侧重抒情语言,情节展开不追求传统小说的矛盾冲突与戏剧化,而是平实地展现生活本色。师陀的《邮差先生》与沈从文的《会明》都是通过日常...

  •  赛玖久生活日记 小说创作的精髓——戏剧化

    小说创作的精髓——戏剧化,在于通过冲突与场景构建推动情节发展,吸引读者深度参与想象,并借助影视化手法强化感染力。一、戏剧化的核心是冲突与碰撞亨利·詹姆斯提出的“戏剧化,再戏剧化”强调冲突是小说叙事的灵魂。冲突的本质是不同因素的对抗,如价值观、目标或生存状态的碰撞。例如在《逃离围城》中,...

  •  文暄生活科普 哈佛短篇小说写作指南1-戏剧性呈现

    例如,读者更愿“目击”一场拳击赛,而非阅读赛后报道;更愿“亲历”谋杀现场的紧张,而非读新闻中的案件分析。这种“直接体验”的欲望,是戏剧性呈现的核心驱动力。素材的戏剧性潜力:作者应优先选择戏剧性方法处理素材,因为“观察到的或打算用的素材本身就很戏剧化”。例如,一个充满冲突的场景(如...

萌文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符号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WEN.MENGVLOG.COM - 萌文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