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中,粗糙度符号的表示方法如下:1.用“Ra”表示平均粗糙度。2.粗糙度符号是连续的两行V字形,符号上面的线代表加工的最高峰,下面的线代表出现的最深谷。峰和谷之间的距离就是表面的粗糙度值。3.符号的左边以水平线与垂直线相交,右边的线沿着符号的底部水平延伸,表示对所有可加工表面进行测量。
1. 表面粗糙度符号为线段,其夹角为60°。在绘制过程中,需要先任意绘制一条水平线段,然后以线段中点为起点,绘制60°和120°斜线,并将水平线段分别向上偏移5和11。2. 修剪和删除多余的线条,最终结果应如图中右侧部分所示。3. 点击【绘图】——【块】——【定义属性】,对于指定属性的位置做好配置...
1、点击光洁度标注图标,见下图图片。2、选取光洁度符号实例或名称。3、用引线或图元附加选取的实例。4、在图面上选取多边或图元或一个尺寸或曲线或顶点。5、确定,完成。
图纸右上角。1、GB/T131-2006规定了表面粗糙度代号及其注法。可统一标注在图样的右上角,当零件的大部分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时,对其中使用最多的一种代号可以同时注在图样的右上角,并加注“其余”两字。2、零件表面上具有较小间距的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称为表面粗糙度。
我国使用过的很旧的表示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有▽、▽▽、▽▽▽等。日本、韩国的图纸好像仍使用这种方法。您说的▽▽▽大约相当于新国标的Ra0.8-1.6。比上述稍新一点(当然现在也不用了)的标注方法(美国标准)是▽+数字,数字越大,光洁度越高,工厂里老师傅们一般读作“花”,比如▽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