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目送》有感范文

一、情感的细腻描绘 龙应台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父女母子之间的情感纽带。她写道:“你和他的缘分,不过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句话直击心灵,让我深刻感受到父母与孩子之间那份难以割舍却又不得不放手的情感。这种情感,既包含了深深的爱,也包含了无奈和释然。二、共鸣与反思 在...
读《目送》有感范文
读《目送》有感:
在阅读龙应台的《目送》后,我深受触动,对父女母子之间的情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情感的细腻描绘
龙应台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父女母子之间的情感纽带。她写道:“你和他的缘分,不过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句话直击心灵,让我深刻感受到父母与孩子之间那份难以割舍却又不得不放手的情感。这种情感,既包含了深深的爱,也包含了无奈和释然。
二、共鸣与反思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禁想起了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相处。他们的电话总是在不经意间拨通,心中满是对我的牵挂。而我,虽然时常感到远离家乡的苦楚,却也明白他们对我的鼓励和期望。这种情感上的共鸣,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目送》中的深意。
同时,我也开始反思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孩子的成长总是意味着无法避免的告别,这是父母子女之间必须面对的现实。而如何在这种告别中保持情感的连接,是我们需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三、母亲的领悟
在与母亲分享《目送》的读后感时,她的平静和从容让我感到惊讶。她亲身经历了孩子的成长和离去,对“目送”的深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她告诉我,这是一代传一代的寻常情感,不必特别感动。这种领悟,让我看到了母亲内心的强大和成熟。
四、总结与展望
《目送》不仅是一本关于情感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成长和告别的书。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纽带,也让我开始反思和努力维护这种关系。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努力保持情感的连接,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变化。
2025-05-07
mengvlog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9-08 06:37:4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读《目送》有感:在阅读龙应台的《目送》后,我深受触动,对父女母子之间的情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一、情感的细腻描绘 龙应台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父女母子之间的情感纽带。她写道:“你和他的缘分,不过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句话直击心灵,让我深刻感受到父母与孩子之间那份难以...

  •  佚小简 《目送》的一句话

    第一篇:目送——读到时就想是巧克力慢慢在咽喉融化的感觉,可爱的母亲啊,她们的亲情永远是甜腻腻的,可是我们做孩子的,有能读懂多少呢?“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062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 JMCZQ2819 读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有感,800字

    没有了戈盾撞击的声音,没有了战马奔驰的嘶鸣,没有了血与泪的战场,不要以为这样就没有了历史的进步,李时珍,在明代那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医药大师。早在14岁时,李时珍就可以钻研医术,经过李时珍长期的努力,阅读了不少医书,写下了不少记录,不过,李时珍没有满足于一时的记录,他深知“...

  •  湖北倍领科技 “目送长淮去不回”的出处是哪里

    “目送长淮去不回”出自宋代曾几的《长淮有感》。“目送长淮去不回”全诗 《长淮有感》宋代 曾几 目送长淮去不回,登临万感集层台。波间定有隋渠水,曾向大梁城下来。作者简介(曾几)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

  •  翡希信息咨询 “目送征鸿”的出处是哪里

    出处:该词句直接来源于蔡伸的《婆罗门引》一词中,是该词的下阕最后一句,即“凝泪际、目送征鸿”。诗词背景:《婆罗门引》是蔡伸再游仙潭薛氏园亭时有感而发的一首词,通过描绘秋景和回忆往事,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孤独凄凉心境的抒发。作者介绍:蔡伸,字伸道,号友古居士,福建...

萌文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范文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WEN.MENGVLOG.COM - 萌文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