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吴校长、徐老师给予了我很多鼓励。刘老师对课堂上的某些地方进行了深入探讨,让我信心倍增。武老师在百忙之中,细致地评课,让我对《观潮》有了更深的领悟。我从教学中收获了以下优点:1. 注重语言文字的运用与理解。我从“观”字的含义入手,与“天下奇观”的“观”进行比较,引导学生通过查...
《观潮》的教学反思范文
我精心准备了一节公开课,选定了《观潮》这篇课文。回想初入职场时,王欣老师曾讲过此课,效果不错,我向她借了教案。经过分析整理,我备好了课。夏老师协助我修改教案,一起深入探讨课文内容,研究教学环节。
公开课当天,众多领导及老师前来听课,我感到荣幸与紧张交织。授课过程中,我时时担心表现不佳。但看到徐老师的点头,我便心安了一些。
课后,吴校长、徐老师给予了我很多鼓励。刘老师对课堂上的某些地方进行了深入探讨,让我信心倍增。武老师在百忙之中,细致地评课,让我对《观潮》有了更深的领悟。
我从教学中收获了以下优点:
1. 注重语言文字的运用与理解。我从“观”字的含义入手,与“天下奇观”的“观”进行比较,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学习新词。并利用投影展示字典释义,训练学生查字典的能力。
2. 突出重点段落的理解。在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找出描写钱塘江大潮涌潮过程的段落,并通过抓重点词语指导朗读,通过大潮的声音和形状,用手势辅助理解,使学生能形象地想象出大潮的壮观。
3. 强调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我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如何从正面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同时从侧面烘托,如描述游人的期盼,体现出大潮的“奇”。
我也发现了不足之处:
1. 词语积累的处理不够自然。在课文中出现了许多描写大潮的四字词语,我在课后设计了一个积累词语的环节。但武老师建议,应将词语积累融入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在理解、感悟的同时积累词汇。
2. 对“奇”的挖掘不够深入。我忽略了对钱塘江大潮“奇”之处的细致解析,仅停留在浪潮的汹涌上,而没有深入探讨其独特性及与其他地方潮的不同之处。这导致了教学内容的脱节。
通过这次教学经历,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此,我衷心感谢各位领导的栽培、老师的帮助与指导,尤其是武老师的用心教导。我将不断努力,再次感谢校长、书记、吴校长、徐老师的培养,感谢刘捷老师、夏敬华老师的帮助,以及我的恩师武老师的教诲,由衷感谢!2024-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