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三位一体"收集网(配班教师记录、保育员观察、家长反馈)设计简易签到表(如幼儿区域选择统计表)理论提升瓶颈:参加园本教研时主动请教业务园长 建立"理论联系实际"记录本(左边贴观察笔记,右边写对应理论)特别提醒:研究过程中要建立专门的素材库,包含:原始数据包(按日期命名文件夹)过程性影像(...
幼儿园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培训心得
幼儿园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是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以下是我在参与课题研究培训后的心得体会,结合实践经验总结出的具体方法:一、前期准备阶段
选题策略
从日常保教工作中发现真问题(如:区域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不足)
结合本园特色(如传统文化园本课程开发)
参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确定研究价值
文献研究
精读5-10篇核心期刊论文,用表格对比不同学者的观点
建立分类文件夹管理文献(理论类/案例类/数据类)二、研究实施要点
研究方法选择
行动研究法:按照"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循环推进
案例追踪法:对典型幼儿进行持续观察记录(建议配观察量表)
数据收集技巧
视频记录需注意:• 固定机位拍摄全景• 每周2次,每次30分钟以上
文本资料收集:• 幼儿作品按日期编号存档• 教师反思日记采用"现象描述+理论分析"格式三、成果提炼方法
论文撰写规范
标题拟订:突出研究变量(如"大班建构区教师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
正文结构:①问题提出(用具体案例说明)②干预措施(配活动照片)③效果分析(前后测数据对比表)
成果可视化
制作研究流程图(建议使用不同颜色区分研究阶段)
将幼儿发展变化制成成长档案册(包含照片、作品、评语)四、时间管理建议
制定甘特图:
文献研究(1个月)
行动实施(3个月,分两轮)
数据整理(2周)
论文撰写(1个月)
每周固定2小时专项研究时间(建议安排在幼儿午休时段)五、常见问题应对
数据收集困难时:
建立"三位一体"收集网(配班教师记录、保育员观察、家长反馈)
设计简易签到表(如幼儿区域选择统计表)
理论提升瓶颈:
参加园本教研时主动请教业务园长
建立"理论联系实际"记录本(左边贴观察笔记,右边写对应理论)特别提醒:研究过程中要建立专门的素材库,包含:
原始数据包(按日期命名文件夹)
过程性影像(标注拍摄情境)
会议记录(突出研讨焦点)
参考文献(按APA格式整理)这些方法在去年开展的"中班幼儿告状行为干预研究"中取得良好效果,课题成果最终获得区级二等奖。关键是要保持持续记录的习惯,建议使用活页夹随时归档材料。
2025-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