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电学公式,外加字母意思。

一、电荷 1. 带电:物体通过摩擦等方式获得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即为带电。常见的带电物体包括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2. 带电方法:接触带电、感应带电。3. 电荷类型:正电荷(由原子失去电子形成)、负电荷(由原子获得多余电子形成)。4. 电荷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
初三物理电学公式,外加字母意思。
内容修改后如下:
一、电荷
1. 带电:物体通过摩擦等方式获得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即为带电。常见的带电物体包括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 带电方法:接触带电、感应带电。
3. 电荷类型:正电荷(由原子失去电子形成)、负电荷(由原子获得多余电子形成)。
4. 电荷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 验电器:用于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原理基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6.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单位为库仑(C)。
7. 中和:等量异种电荷放在一起,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二、电流
1. 电流形成: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 电流方向:正电荷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3. 持续电流条件:电路中有电源且电路连通。
4. 电流效应:热效应、磁效应、化学效应。
5. 电流单位:安培(A)、毫安(mA)、微安(μA)。
6. 电流测量:使用电流表,遵循正确接线和使用规则。
三、导体和绝缘体
1.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石墨、人体等。
2.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如橡胶、玻璃、陶瓷等。
3. 导电与带电区别:导电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过程,带电是电子得失过程。
4. 导体绝缘体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四、电路
1. 电路组成:用电器、开关、导线。
2. 电路类型:通路、开路、短路。
3.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
4. 电路连接:串联、并联。
5. 识别电路方法:电流分析法、断开法、节点法、观察结构法、经验法。
五、电压
1. 电压作用:形成电流,提供电压的装置是电源。
2. 电压单位:伏特(V)、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3. 电压测量:使用电压表,遵循正确接线和使用规则。
4. 电流表电压表比较:电流表串联,电压表并联。
六、电阻
1. 电阻定义: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 电阻单位:欧姆(Ω)、千欧(kΩ)、兆欧(MΩ)。
3. 影响电阻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4. 电阻分类:定值电阻、可变电阻。
七、欧姆定律
1.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控制变量法。
2. 欧姆定律内容: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3. 欧姆定律数学表达式:I=U/R。
八、伏安法测电阻
1. 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
2. 原理:I=U/R。
3. 电路图。
4. 步骤:连接实物、检查电路、测量数据、计算电阻。
5. 讨论:滑动变阻器作用、测量误差原因、伏安曲线分析。
九、串联电路特点
1. 电流:各处电流相等。
2. 电压: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3. 电阻: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4. 分压定律:各部分电压与其电阻成正比。
十、并联电路特点
1. 电流: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2. 电压:各支路电压相等。
3. 电阻:总电阻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
4. 分流定律:流过各支路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2025-01-15
mengvlog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10-30 00:28:5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萌文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工作总结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WEN.MENGVLOG.COM - 萌文网
返回顶部